第一:一般来说春茶不打药,夏茶打药。春季第一批芽尖出来的时候温度低,不适合害虫大规模繁殖,更何况春茶采摘时间段,人力不够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采摘,又哪有功夫去打药呢;夏茶则不然,温度上来之后在规模化种植的茶园里,害虫很容易大规模繁殖,不打药很可能一个夏天茶园就不复存在了,一些规模小的茶园通过修剪+打药的方式度过夏天。
第二:高山茶不需要打农药,海拔高,温度低,虫子没法生存。茶叶的品质与海拔是有一定的关系。在消费者,学界已有共识,高山茶比普通茶会好,比如说,有机茶如果要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只有高山才可以。低海拔地区很难做到不用农药的。大面积、大规模种植如果在低海拔地区也易发生病虫害,务必使用农药。但如果能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或使用生物农药,农残也不易超标。从这个层面说
第三:野生茶、古树茶不需要打农药。老树不怕虫,这是古话。古树茶园中茶树的密度以及茶园的生态环境不需要使用农药,但产量较密植茶园为低,所以有些古树茶园被茶农喷洒了除草剂,打除草剂可以提高产量,又不用人工除草那么费力。也就是说不是所有古树茶都不需要打农药。野生茶无人管理,自生自灭,不存在人为干扰问题。如云南古树、福建猎人野山茶等。海拔不高的茶一般都打。明前茶不打,但前一年已经打过了,否则茶会被虫吃了。
除此之外的茶树茶种都免不了用药,这时必然,特别是春季嫩叶采过后,到夏秋季节,虫子是最泛滥的时候,这时候采下来的茶叶是怎么都避免不了农药的。下面不妨拓展一下知识了解以下有机茶和非有机茶的区别
有机茶与非有机茶的区别?
有机茶:有机茶种植要求很高。
一、对环境要求特别高。土壤不能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大气不能有污染,周边不能有重工业,大气的灰份、空气质量都要合格。周边的水源不能有污染。周边不能有其它需要喷农药的农作物,防止农药漂移。
二、对茶园种植管理要求更严格。不喷化学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科学选地,建立小生态环境,防止病虫害发生;肥料要用有机肥(自制或从市场购买经过认证的有机肥);除草全部用人工除草。
非有机茶:非有机茶对环境要求只要适合茶树生长即可。可以科学按要求使用化肥、除草剂和农药。目前有些茶叶包括一些大品牌(如天福、八马、华祥苑甚至立顿)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农残超标或重金属超标,就农药、除草剂使用不当或过量。
由于我国最近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生态被破坏,民众的环保意识不强,企业为了最大化的投资收益,也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水流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一到热天,虫卵滋生,农作物、植物不得不喷洒大量农药。
要喝无农残绿茶,除了喝高山茶外,只有喝明前茶或雨前茶。明前也就是清明节前的茶叶,雨前为清明节后4月20日前采摘的茶叶,明前茶、雨前茶叶称作春茶,春茶采完后到秋冬季,就开始施基肥,修剪茶树。经过漫长的冬季,万物渐渐苏醒,茶树的绿芽刚蹦出一芽两叶,繁忙的采茶工作就开始了,最多一星期,基地的茶叶就会采摘完毕,茶厂有专职的炒茶师傅,每天会及时按标准的制茶工艺将茶叶炒制完成,这样,一杯香喷喷的绿茶就可以上桌了。
一般来讲清明前虫子尚未出来,茶树不用打农药,此时采摘的茶叶农药残留会比较少。
但很多农药喷洒之后,会进入土壤,常年不能分解,虽然第二年清明前没有打农药,但茶叶还是能检测出农药残留。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则在建茶园种茶树时起就要做好农药的管控,多选用生态灭虫的方式来防虫控虫。只有如此,才能根本上解决农残问题。
而说到什么茶叶没农药残留的话,如果你想要买安全不打农药的茶叶,可以到待客九品上预订,茶树下放养跑山鸡,虫害较少,严格控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