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品质
茶叶的感官品质主要包括外形(形状、嫩度、色泽、匀整度、净度),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要素……
感官审评人员需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类、茶样等级,依照茶叶标准样,给出最为准确的评价。
可能在旁人看来,感官评价就是喝喝茶打打分,但实际上这是一项严密的技术活。
审评人员喝的茶汤与我们平时喝茶泡的不同。在茶叶审评过程中,为了将茶叶中的优点和缺点都判断出来,审评用茶汤总是非常浓郁苦涩。这就需要审评人员去仔细分辨,谨慎的给出分数和评语。
审评人员对茶叶等级的评价,往往直接影响茶叶的出厂价格,茶叶的感官审评是茶叶质量的最直观的体现。
理化成分
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EGCG、ECG、EGC、EC、C)、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叶绿素……
理化成分的检测与感官审评是相辅相成的。
理化成分的检测依赖物理和化学原理,按照国家质检标准方法,用精密度极高的大型仪器来鉴定茶叶中到底含有些什么成分以及它们的含量如何。
这些理化成分对应着茶汤中不同的风味,提供了茶汤丰富的层次感。茶氨酸是鲜爽的,茶多酚是苦涩的,蛋白质和果胶的碎片构成了浓醇的味觉基础……将理化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与感官评价结合,就能从多个角度客观评价茶叶的质量。
农药残留
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
农药残留的检测是茶叶安全的重中之重。
对茶叶农残的争议也是每年这个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农残检测项目多、方法不成熟、农残控制成本高等等问题,都是茶叶农残规范化道路上的绊脚石。
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产品农残超标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保障我们的餐桌安全,在农残控制问题上急需突破。
其他
重金属、微生物超标、色素、毒素……
重金属指标包括铅、铜、铬、镉、锡、镍等元素,微生物包括霉菌和酵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冠突散囊菌等;色素检测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赤藓红等,阻止了染色假茶流入市场;毒素检测主要为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2
茶叶质检的依据是什么?
茶叶的质量安全检测,是有着法律条文的依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等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了茶叶生产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3
茶企业抽检内容有哪些?
在实际操作中,对生产企业的检查项目要远比上述列出的项目多得多。质检部门在抽查时,主要会对生产企业的企业资质、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原辅料采购查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多个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对生产场所及设备设施、仓储管理、检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追溯、产品留样、车间设计与布局、产品召回管理、采购进货查验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作出一个完整的评估。
4
茶叶安全现状如何?
我们能骄傲的说,
茶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食品。
茶叶作为一种叶用水溶冲泡食品,
它的种植、生产和消费的形式
与其他直接食用的食品有所不同。
从茶叶的源头——茶园开始,
品质和安全控制就已经开始了。
更不用说在加工过程中,
娇贵的茶叶极其容易吸附空气中的不利成分,
导致品质和安全性的下降。
可以说,茶企们为了赢得市场,
进行严格的品质安全控制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筹码。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学会的最新数据,
2015年到2017年,
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针对茶叶及相关制品
开展的监督抽检中,
茶叶的合格率均在99%以上。
而就在今年的3月13日,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网站上发布了
关于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报,
抽检茶叶及相关制品样品108批次,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
全部合格
随着茶产业机械化程度的推进,
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正在向
大规模、规范化茶叶生产线转变,
像咖啡的生产一样,
茶叶的安全性和品质的稳定性都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2015-2017年年度抽检合格率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那1%的不足之处。
茶叶中农残、重金属、食品添加剂、香精等问题
依然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假茶”、“天价茶”等特有的投机现象
也需要更多的努力去改善;
茶叶农残问题依旧难以很好的解决,
有其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
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聚集茶叶质量安全
目前,茶叶国家标准越来越严格,
很多国内企业将茶叶的安全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
近年来,我们也明显感受到,
我国茶叶行业食品安全意识提升明显,
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显著增强。
茶产业作为一个健康产业,
正在逐渐赢得消费者的信心。
茶叶产品的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我们将会喝上更优质、更安全的健康茶。
望采纳可看我名字好多牛人回答
感觉如果单纯的使用茶叶除醛,这无异于掩耳盗铃,茶叶的味道将甲醛的刺激性气味掩盖了,并不意味着甲醛就被清除了,甲醛持续释放,茶叶可能会吸附极少量的甲醛,但是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还是推荐大家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甲醛,推荐几种方法给大家。
1.暖风机除甲醛,关门关窗,用暖风机对着家具吹,每一小时开窗换气。利用升温使甲醛加速溢出。试过,两天就有极大的改善。
2.工业风扇除甲醛,可以用一个工业风扇来去除甲醛,想要尽快消除甲醛,可以用一个大功率的风扇,同时要配合开窗,其实原理也是空气交换来降低甲醛含量
3.用吸附物来吸附甲醛。一直是除甲醛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是科学有效的,像睿石和活性炭这类的物质,自身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可以吸附甲醛到自己的空隙中,活性炭是只吸附所以容易饱和,睿石是边吸附边分解的。
4.沐光蓝被广泛的应用于空气净化行业,沐光蓝属于一种生物酶,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领域日臻成熟,有着突出贡献,它可以通过催化和分解的方式,来控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够将甲醛,苯,TVOC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并且可有效深入渗透并捕捉板材内部的甲醛,可以真正做到循环分解、长久有效。
5.醋,如果新房里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异味,白醋也能将其清理掉,所以这绝对是居家装修的自制小神器,但是醋可以除味,并不能真正的除甲醛哦
6.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和通风去除甲醛方法类似,只不过新风系统采用后不用开窗,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有用,使甲醛不会残留。
总结,家用除甲醛普遍采用开窗通风+睿石+沐光蓝等综合治理方法,既能高效的清除室内甲醛,又能对装修产生的苯、氨、TVOC等有害物质起到去除的作用。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睿石是一种天然矿石,并不是圆形的黑色或者白色颗粒,只有在官网才能买到正品,如果有商家把圆形的人造颗粒当做睿石销售的,要赶紧绕道。
茶叶特别是高级绿茶,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水分、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陈化劣变,失去原有的新鲜风味。因此,选择合适的包装和贮存方式对保持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在包装上,采用铝箔袋真空包装或铝箔袋加除氧剂包装的保鲜效果较好;在贮存上,茶叶专用冷藏库是目前解决大批量茶叶贮藏保鲜的最有效方法。从茶叶的保质效果和节约能源来综合考虑,一般冷库的温度控制在4~10℃,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最为适宜。但需要注意的是茶叶出库,当气温在10℃以上时,从冷库内取出的整箱(袋)茶叶,应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使箱(袋)内茶叶自然升温,待茶温与气温相近时才可开箱(袋)。若茶叶出库后立即打开茶箱(袋),冷却了的茶叶接触空气会立刻产生凝结水,导致茶叶吸湿回潮,加速陈化。